這篇是摘自大陸馬守仁的茶道散論:


禪宗形成于我國隋唐時期,以不立文字”“教外別傳相標榜,雖然奉菩提達摩為中土初祖,且直指靈山會上佛陀拈花、付法摩訶迦葉之事,但禪宗實在是佛教和儒家、道家相融合的帶有強烈的漢文化趣味的產物,因而為歷代文人雅士所欣賞、推崇,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。至晚唐時,全國約八成以上寺院皆為禪寺,出現了無寺不禪、無僧不禪的鼎盛局面。由於坐禪易致昏沉,所以皆許其飲茶,以至於人自懷挾,到處煮飲。(唐·封演《封氏聞見記》)禪門茶風興盛一時。 我國茶文化誕生於兩漢之際,興盛于唐宋之間,衰落於明清之後,其興衰期恰好與禪宗發展不謀而合,所以禪門與茶結緣,實在是諸緣合和的必然結果。19874月,陝西法門寺出土了舉世矚目的唐宮茶具系列,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羅壇場儀式,將茶器和佛骨舍利秘藏在法門寺地宮裏,這大概是佛教與茶結緣的最有力的證據吧。



盛唐時期人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禪師不僅自己喜歡吃茶,還經常以吃茶去三字接引學僧,禪語法言流布天下叢林。南宋時浙江余姚徑山寺裏茶道盛行,有一套嚴格的茶道程式,據說日本茶道最初就是從這裏流傳過去的。宋代高僧圓悟克勤大師更是深得茶中三昧,據說曾手書茶禪一味四字,流傳東瀛。這些古代高僧大德們飲茶的真正目的當然是為了參禪證道。佛教認為茶有三德:坐禪時通夜不眠,滿腹時幫助消化,茶且不發,成為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。這些古代的高僧大德們最早將禪平等、真切、精微而又空靈的精神貫注於茶道中,並對中國茶道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影響和作用。


鄰國日本的情況則值得我們關注。日本臨濟宗榮西禪師遣宋留學回國後,將茶種植於禪寺旁,並著《吃茶養生記》一書,流傳禪林。之後大應國師又將中國寺院飲茶方式傳至日本,禪僧們開始將飲茶和參禪結合了起來。



珠光禪師是後大德寺宗純一休禪師的法傳弟子,他在寺院旁結草庵,並制定茶規,成為日本茶道的創始人。珠光禪師說: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,這也是禪道的中心。並最終提出佛法存於茶湯的見地。日本茶道巨匠千利休在《南方錄》中寫道:佛之教即茶之本意。汲水、拾薪、燒水、點茶、供佛、施人、自啜、插花焚香,皆為習佛修行之行為。可謂道出了茶道的秘密。千利休將珠光禪師的數寄屋茶道進行改良後大力推廣,宣導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,最終創立了千家流茶道,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並對當今世界文化產生著深刻影響。


    所以提倡茶文化,提倡茶道精神一定要將禪的精神融入到茶事過程中去,茶禪一味,禪茶互參,沒有對禪的理解和感悟,沒有對茶道精神的追求,沒有對茶事過程的實踐,沒有對茶器的愛惜呵護,沒有對茶湯的真切體會,是很難將兩者相融合的,也就談不上茶道乃至茶道精神了。所以我個人以為,提倡中國茶道,除了儒家的中庸、道家的無為精神外,一定要將禪平等”“空靈的精神融入進去,始終將雅潔、清靜、平和、空靈、率真的中國茶道精神貫徹在茶道實踐中,如此,方有茶道可言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ma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