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老收藏家這幾天跟我在聊,他說:佛法很重視傳承,其實文物又何嚐不是。有時前手是誰,比文物的資料更重要。
他這句話很耐人尋味,目前科技的進步,古物仿到8 成,已不是難事,尤其是清中期之後的文物,佛像天鐵乃到陶瓷器和佛牌。
大部份,看實品,經驗老到的人,辨真識假都八九不離十,因為東西自然會講話,但是要看到東西自己講話,功力非得深厚,且繳了不少學費,才有這種能力。
所以文物商都會有些文件、書、圖鑑的做為佐證,其實這些佐證,有時比不上前手或是最始來源是誰,來得重要,
很多商人都會推託說,貨源不能講啦;自己布線很久,這是秘密啦;上家要我保密啦等諸多理由...
其實這都是藉口,比大的收藏業者,都會清楚交代東西的來源,因為即使你知我東西從何而來,不見得你就有能力跟我上家或是貨源拿貨,就算是有此能力,最後也是各憑本事,保護貨源其實無此必要,除非是不合法的來源。
常常文物經過不同時代,不同國家,文物本身就是一部歷史,有幾位師兄,收藏文物,並不是只看價值和藝術性,要重要是流轉的過程。
目前有些網拍上可以看到不少文物,似真似假,這種時文物商會一大堆證明和文件,或是說誰誰保證是真品,某某師父說是真品的。這時我通常會希望面交看貨,可是有時因時間距離因素,無法看到實品,前手,甚至是前前手的交代就非常重要。
當然自己也要有查證能力,不然業者隨便講就隨便信,那有說跟沒有說一樣,好在這個收藏界說大不大,說小不小,大概打聽一下就知業者有沒有說實話,一個不誠實的業者,很難讓人相信你的東西會是真的...
我記得在雜誌看到一句話,同一件東西,商人看到是價格,一般人看到是價值,學者看到是藝術性,然而收藏家、考古學家看到是歷史的延續性...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