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傳佛教在台灣盛行,不過是這一、二十年的事(雖然早年也有些修密居士在台),各教派中心、道場在台灣林立已超過百家,路上不時也可以看到喇嘛的身影。 但這幾年一些負面事件,也一再發生,如破戒僧貝瑪千貝的事、迫使自己小孩去尼泊爾出家等事件,都可以從這些事件發現一些端呢,同時也顯示,改革和反省的必要。 1.捐錢贖罪券化,功德主大小眼之分 我相信很多寺院等待重建,寺院有很多僧眾等待供養接濟,很多佛像等待重修、很多學校醫院等待設立,那佛法呢? 布施供養並非不好,很多仁波切、堪布來台的使命之一就是籌款,但是我覺得目前這種方式已經有些變質,很多中心會依捐錢多少,對功德主大小眼,最明顯一次是睡覺法王來台傳法,還劃分席位,規定多少以上可以接受法王親自灌頂,還好法王不同意這種做法,開放全部人都可以來。 有時去一些中心,開口閉口都是供養和捐錢,逐漸讓很多人反感,更讓藏傳佛教廣弘產生障礙,有些仁波切也不認同部份中心道場的做法,有仁波切說功德不因錢捐多捐少而不同,所以接受的法也是一樣,如同薈供一般,不管你給多給少,最後大家都拿到一樣多的東西是相同。 可惜現在變成捐錢多的人可以講話大聲…甚至變成很多功德主和中心在搶仁波切,而中心卻變成是家廟或是少數在家眾所把持。 2.灌頂多過講經 只要是有灌頂,愈大愈少見,愈多人去,而講經和開示,人就很少,變成現在仁波切或是法王來台灣,大家都希望能多傳幾個灌頂,多傳幾種法…而不是講經和開示,結果法會愈來愈商業化。幾年前我去問宗薩欽哲仁波切,他說台灣的灌頂已經夠了,但是實際有修的人太少,而經續論,有去看、有去了解的人太少。 而很多人灌到最後,修到最後,也不知為何而修,為何而參加法會,忘了其實一切都在尋求解脫,如果解脫是終點,那灌頂只是起點,經論是道路,而修行是向前行。 也就是為什麼巴楚仁波切,即使修行也不忘帶著入菩薩行論。 3.分際、戒律的忽視 弟子信眾應該謹守分際,尤其是對上師和喇嘛,戒律也是如此,縱使出家有出家戒律,在家居士也同樣要守戒律。尤其是在怛特羅佛教,曾經看過有格魯派的居士被人稱上師,這都並不合適。正所謂凡夫人不能作瑜珈士的行,瑜珈士不能做大成 就者的行,大成就者不能做佛陀的行。 不要把了解誤以為是證悟, 不要把證悟誤以為是解脫。 在一般藏傳寺院,尼師是不和男眾相見,高僧仁波切傳法也只能大殿中,不能至其他地方。 而一般仁波切和修行者,並不會單獨接見女眾。維持良好的分際,也不怕進而違反戒律, 也不至於如同之前那修貝瑪千貝這位破戒僧。 4.偶像化過份嚴重 部份藏傳佛教弟子,幾乎把上師當成是上帝,其實不管是菩薩或是佛陀的化現,解脫之道仍是以法為主,也就是師父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更不應以言舉人,表達對上師敬意是必要,但是凡事要詢問上師或是過度偶像化,當會使人迷失,也是漢人偽上師不斷出現的原因之一。 有人當說選擇上師就應該不疑,這句並沒有錯誤,但是我常反問,台灣弟子是如何選擇上師?有觀察和了解傳承嗎? 還是只有一時感動,感動等情緒常蒙蔽正知見,有時所謂直指心性,其實就跟算命師一樣,利用在言談中的漏洞,加上一點心理學。但是這不是選擇上師的方法。 5.過度重視入世法 有人把命運、改運、財神,當成是信仰後所可以得到,佛法並是不世俗,並不是神通,最近看到一則報導,力霸案中王令麟改信基督教,因為他夢見基督後就可以交保,而因工作之故,前幾年還巧遇他在去五台山朝山還願,如今令我非常唏噓,相反看,那起訴他的檢察官,一定認為這上帝或是神真是沒有天理。 以現實所得,決定信仰,如同目前很多求感應、財富和功名,而摻入藏傳佛教信仰,甚至是信仰的基礎,而中心法會也以這些法可以利益何事做為號召…一旦有朝一日,不如心中所願,就會動搖和背離。 6.不肖人士斂財 最近不管是電視命理節目或拍賣網站乃至部落格,都有所謂「老師」的靈異專家或是命理老師,把藏傳佛教加在他們的商品中,像要開智慧要燒文殊香,還有一些經過高僧、仁波切加持的東西,不僅是貴得嚇人,也扭曲怛特羅佛教。以為修密宗就可以得到什麼利益... 文殊菩薩對薩迦初祖四句開示,也就是著名的遠離四種執著「若執著此生,則非修行者;若執著世間,則無出離心;執著己目的,不具菩提心;當執著生起,正見已喪失」 怛特羅佛教所有教法,都是出世間法,即使是財神也只是積聚修的資糧,非是世間財富和金錢。但是卻被有心人士扭曲。 7.附佛外道 目前常常可以看見很多漢人上師,自稱法王、仁波切或是活佛…但是所行的事,要不是歪曲藏傳佛教的法,就是以自己方式傳法,還找來一堆不知所云的法王認證,或是宣稱各大高僧均認證的妄語。這些人對佛法或許都有一定見解,也懂得人心(也就是群眾心理學),但不管中文能力再好,密續還是都用藏文,對不會藏文的人仍是天書,而市售的法本,只是日常持誦,並不適合傳法,讓外界卻以為這些人也是金剛乘的行者,加上這些人的荒誕奇行,及對密續(如雙運法)的錯誤解釋,使得大眾對金剛乘的產生誤解。 佛教並不是你求,就會應驗的宗教。換個方式來說,佛教是一種哲學,一種生活的態度。不是條件交換或是從佛教中得到利益,因為釋尊也好,菩薩也好,所有教法都是以「解脫」為根本。 怛特羅佛教的法之所以顯著,來自於修習即可此生解脫,所以很多法非常勇猛,但相對應的戒律和規定也非常嚴格,智慧甘霖薩迦法王訪問記中,薩迦法王說:「如果在金剛乘中走錯了,只有一個方向:下地獄。」,金剛乘的修習如同竹筒中的蛇,只能上或下。 我很希望在台灣發展的怛特羅佛教可以真正讓更多人得以解脫此生,以下為: 龍欽巴三十忠告論 全知無垢光尊者 造 索達吉堪布 譯 法界遍空智願大雲中,善降大悲之光甘露水,今熟所化田中三身芽,敬禮勝寶救主上師足。 雖由願力傳承師攝收,自不翁進無義耗此生,思維聖行自懊他亦然,勸心生厭說此卅忠告。 噫呀! 種種方便攝收眾眷屬,雖具順緣主持寺廟等,糾紛之源自心貪執因,獨自安居即是吾忠告。 誦經祈福以及降魔等,雖自功德傳揚人群中,為貪食財自心被魔使,調伏自心即是吾忠告。 由從貧眾取收高賦稅,雖塑佛像發放佈施等,他人依善積惡之因故,自心修善即是吾忠告。 為自得高於他傳講法,以及方便護持賢卑眷,心生實執我慢之因故,減滅心思即是吾忠告。 營商放利以及欺詐等,雖供邪命所積百財物,求名行各世間八法因,修離耽著即是吾忠告。 公證中者以及斷訟等,雖思調解爭端是利他,依彼生起慾望之因故,無有希疑即是吾忠告。 雖具受用眷屬民福德,悅耳之語遍於瞻部洲,然自臨死之際無毫益,精進修持即是吾忠告。 司庫侍者以及主者等,雖是寺院家中骨幹者,二取心思生起掛慮因,遠離散亂即是吾忠告。 佛像供物經論爐灶等,雖攜所需行於寂靜山,暫具用品爭紛痛苦因,依無所需即是吾忠告。 濁時中於野蠻之眷眾,為其面責等雖是善意,依彼生起煩惱之因故,言談平和即是吾忠告。 毫無私慾誠心利他語,以憫揭發他人之過失,雖思正意彼心結石因,言談悅耳即是吾忠告。 護持自宗破除他宗者,雖思辯論清除教法塵,依彼生起煩惱文因故,禁止自語即是吾忠告。 偏私護持師傳宗派等,彼等縱使以為是承侍,贊自謗他貪嗔之因故,一切放棄即下吾忠告。 廣聞觀察諸法之類別,了知他過雖思即智慧,依彼自己造惡之因故,觀修淨現即是吾忠合。 忽說皆空誹謗諸因果,雖忿無作乃為究竟法,若捨二資斷絕修行緣,當命雙運即是吾忠告。 為三灌義修降明點等,雖思他身即道之助進,有漏道欺眾多大修者,當修解道即是吾忠告。 雖無緣份眾前施灌頃,加持品等散發於眾人,說毀之根失毀密戒因,敦肅直行即是吾忠告。 本人之中露體奔跑等,狂妄諸行雖思即禁行。世間俗人不起信心因,當依謹慎即是吾忠告。 此處為自欲得殊勝位,雖求淨行博學立賢善,是從高頂墮於低處因,行無鬆緊即是吾忠告。 村落寺院以及深山等,雖住何處不應交親友,於誰相觸不怨亦不親,穩重自主即是吾忠告。 雖受具信男女供衣食,恭敬侍奉自亦詐現行,為護他心自受束縛因,當行平等即是吾忠告。 工巧曆算藥等無量書,雖是方便緣起佛果因,然此種種散亂靜慮因,放棄所知即是吾忠告。 住家之時致力嚴飾屋,寂靜山間尋求圓滿福,瑣事今自人生虛耗因,斷盡諸事即是吾忠告。 雖以精進博學淨行等,某種功德縱然已超越,貪執何法自心受縛故,不墮邊執即是吾忠告。 種種伏勝令受雷雹等,雖思能調難度之事業,焚燒他續自入惡趣因,當居卑處即是吾忠告。 典籍教言以及記錄等,雖聚種種所需深義書,若無修持臨死書無利,當觀心性即是吾忠告。 一緣修時討論與覺受,著作論典唱誦道歌等,雖是力顯而增分別因,當護離心即是吾忠告。 心生分別之時直視要,已得定解之時安位要,修行安住無修是為要,修習無散即是吾忠告。 空性之中行持諸因果,證悟無作護持三律儀,無緣大悲精進為利眾,二資雙運即是吾忠告。
現在並不是密勒日巴時代,但現在仁波切比當時還多(有仁波切笑說即使現今祖古再多,能如當時修行者成就並不多),在佛法中,有質疑比相信更重要…依法不依人,依義不依語,依智不依識,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。上師是明燈,指引你修行,但是不把其當成明星偶象...
- Jul 08 Wed 2009 17:22
西藏佛教在台灣的省思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